華西中學師生在組裝機器人。學校供圖
機器狗身披獅被,靈巧地做出舞獅動作;無人機編隊飛過,拖曳出絢麗彩煙……近日,在四川省成都華西中學,一場精彩的科技表演引起陣陣歡呼。
近年來,華西中學秉持“校園就是實驗室”理念,探索“全域場景+實驗推動”的科學教育新模式,給出了一所中學如何在科學教育中破題的答案。
1 實驗資源從哪兒來 打造全域實驗場景
春風輕拂,華西中學校園里的銀杏開始抽出嫩芽。每一棵銀杏的樹干上,都掛著雌株或雄株的標識。
“銀杏樹怎么分雌雄呢?”這是華西中學高三(1)班學生劉禛宇曾經的疑問。2024年,學校開展“華西天問”征集活動,鼓勵學生提問而不用回答,劉禛宇看著窗外的銀杏樹,寫下了這個問題。
讓她沒想到的是,學校生物組教師圍繞這個問題,帶著學生們做實驗,從是否結果、葉子刻痕深淺等方面出發(fā),分辨校園內每一棵銀杏的雌雄。
除了銀杏外,華西中學的墨池、微農場和果園等,也常成為學生的實驗對象。
針對實驗資源缺乏的共性問題,華西中學在加強硬件建設的同時,從校園一草一木中挖掘實驗資源,打造全域實驗場景,讓學生時時處處都能開展科學探究。
觀察光合作用時,學生們利用墨池中的水草收集氧氣;發(fā)現(xiàn)自然死亡的小鳥后,師生將其制作成生物標本;果園的柑橘成熟了,成為釀制果酒的原料……
2024年,華西中學啟動科學教育“72228”工程,升級打造7個果園、2個中心(創(chuàng)新中心和閱讀中心)、2間特色實驗室(人工智能實驗室和數(shù)字實驗室)、2個長廊(微科技長廊和科學文化長廊),規(guī)劃建設8處科技景觀,優(yōu)化實驗教學氛圍和條件。
2 實驗項目如何開發(fā) 鼓勵全科教師參與
這學期剛開學時,華西中學化學實驗員陳燕和不少學生一樣,直奔降解實驗裝置,查看放置其中的塑料盒有無變化。
廣告中宣傳的可降解塑料真的可降解嗎?帶著這個疑問,2025年1月,華西中學化學教研組牽頭,帶著學生一起設計了降解實驗:收集一次性塑料盒,模擬測試其在自然條件下的降解效果?!拔覀兿M麑W生通過這個實驗,學會質疑,并能夠動手去驗證。”陳燕說。
如何源源不斷開發(fā)實驗項目?華西中學也有自己的秘訣:鼓勵全科教師參與創(chuàng)新實驗。
立足校園,華西中學各學科教研組和社團從教材向外拓展,開發(fā)了一系列實驗項目:數(shù)學組邀請學生測量校園廣場大榕樹的高度;音樂組利用瓷磚、可樂瓶等廢舊材料,開發(fā)出幾十種自制樂器;天文社在校園架起望遠鏡,讓學生觀測太陽黑子;歷史組帶著學生收集資料,并手工制作“文物”……
“實驗的核心是一種嘗試和改變?!比A西中學黨委書記文波認為,無論哪個學科,都可以運用實驗的精神和方法,對原有教學方式進行優(yōu)化,最終目的是取得更好的育人效果。
3 創(chuàng)新實驗“新”在哪兒 激發(fā)學生主動探究
文波認為,未來學生最重要的能力一定不是刷題,而是創(chuàng)新,創(chuàng)新需要先“有心”,“真正聚焦學生核心素養(yǎng)時,一切都是順勢而為”。
華西中學要求師生完成教材上的演示實驗,并運用智慧教育實驗教學平臺進行跟蹤,確保每名學生具備基本的實驗素養(yǎng);在設計校本拓展實驗時,聚焦學生的好奇心、想象力、探求欲和解決社會生活實際問題的能力。
生物課上講到的生態(tài)系統(tǒng)及其穩(wěn)定性,引發(fā)不少學生好奇。對此,師生就地取材,打造出“墨池Ⅱ號”生態(tài)缸,展示小型自然界長時間封閉運轉下的變化?!澳丌蛱枴睆?024年4月設置以來,一直運轉至今。
在這樣的氛圍下,越來越多學生主動思考探究。華西中學高三(7)班學生張嘉成開展晶體制備、氫氧燃料電池制作、利用鋁熱反應焊接鋼板等各類實驗,已經有3年多的經驗。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他還在家中搭建起簡易實驗室,目前有10余個培養(yǎng)皿。
“馬上要畢業(yè)了,這幾個月想利用課余時間,做出更多硫酸銅大晶體,送給同學和老師?!蔽磥?,張嘉成期待探究更加豐富奇妙的科學世界。
《中國教育報》2025年03月22日 第02版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lián)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m.essenceperformancenetwork.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