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讀者反映,本來平靜的生活,讓“新冠肺炎”給打亂了。網(wǎng)絡、電視、手機以及大家的談話,幾乎全都圍繞著這個話題,所以覺得心理壓力非常大。怎么才能減輕心理壓力,恢復心態(tài)平衡?
對新冠肺炎疫情的恐慌及擔憂是多數(shù)人都會有的,可以說是非正常場景下的正常反應,但過度的心理壓力確實會帶來身心損耗,如何才能減輕心理壓力呢?不妨試試以下三步策略:
接納自己的情緒不過度否認。當我們感到痛苦或遇到不愉快的事情時,下意識地就想否認,因為不愿接受所以希望它沒有發(fā)生,這種否認在心理學上是一種防御機制。雖然否認在短時間內(nèi)可以保護自己,但它既不能改變事實也不能解決問題,而且長期下去會越來越惡化,因此不要否認自己的情緒。對負面情緒,不要逃避,試著和自己相處或許能給自己帶來轉機,當我們接納自己的情緒時,有助于從防御中解脫出來,更有力量表達真實的自己。
適當?shù)那榫w隔離,不過度卷入。對民眾來說,宅家就是抗疫,但不代表這段時間僅僅圍繞疫情生活。無論是出于對健康的擔優(yōu),還是急于恢復對生活的掌控,都會引發(fā)我們對疫情的高度關注,在抗疫恐慌與宅家隔離的雙重應激壓力下難免出現(xiàn)焦慮和抑郁情緒,因此,我們不是不能關注疫情,而是不應該過度關注疫情。如何科學地關注疫情呢?比如,可以每天定時關注新聞,密切注意與自己生活區(qū)域相關的信息等,特別是當覺察到自己處在焦慮狀態(tài)時,要有意識地選擇關注給自己帶來確定感、正能量的信息,適度保持情緒隔離是照顧自己的重要方式。
發(fā)展積極有益的生活,不過度要求。在以往的生活中,學生可能會高效率地學習,職場人士在工作崗位上有效地應對工作。但疫情期間,在線上課、居家辦公時,可能會出現(xiàn)注意力不集中,學習、工作效率下降的現(xiàn)象,家人也會因為共同宅家互動頻繁,而出現(xiàn)摩擦矛盾,產(chǎn)生自我挫敗感。疫情時期確實與平常時期不同,出現(xiàn)這種狀況在所難免,大家都應努力適應,而不應該過度要求。
非常時期,自我覺察和自我管理非常重要。首先在時間管理上,任務取向的計劃清單有助于落實;其次在生活節(jié)奏上,由于工作和生活沒有場景轉換,因此需要一些儀式感來設定界限;再其次,在家庭時光上,可以在調適居家抗疫給家人帶來親密感的同時給成員各自的空間;最后,盡管各自宅家,但通過網(wǎng)絡仍然可以在親朋好友、同事伙伴之間建立連接和傳遞支持。
(作者單位:北京理工大學)
《中國教育報》2020年05月06日第4版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新聞網(wǎng)版權所有,未經(jīng)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m.essenceperformancenetwork.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