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校長專欄 為拔尖創(chuàng)新人才培養(yǎng)奠基②
我校為培養(yǎng)社會中堅而做菁英教育,而教師水平的高低決定了菁英教育的達成度與效能。所以,打造一支高水平的教師隊伍是學校發(fā)展的根本。百年來我校教師具有的“自覺實驗,研究意識濃”優(yōu)秀傳統(tǒng),如何在當下得以傳承和弘揚?附中的教育追求是“生者,為學卓越;師者,學識立教;校者,和合生機”。其中師者學識立教即為教“人人名師”,這樣的期待與努力,一方面可以調整時下對“名師”因名額分配與指標化的認知和行為偏差,另一方面也可消解因“名師”效能的落差而造成的諸多教育誤識,更為重要的是導正“減負”的有效行為,切實落實“高中育人方式”的轉變。
“人人名師”,就是教師以成學識為教學的追求,行進在求學問、有學術的路上,不斷豐富自我,身正學高,師生同生長。促進教師人人精進的學校基本機制體現于“五抓”:一抓常規(guī),有激勵。學校導師團隊指導年輕教師成長,每一位年輕教師對應一個導師團隊;我們建立了“附中獎勵”的常規(guī),全面激勵每一位教師的全面與特長發(fā)展。二抓學習,有促進。堅持推進平等教研,從教材、考試、學科融合等多角度進行研討,尤其是推進“全科閱讀”方式的交流,積極支持教師們走出去學習;積極支持由教師們自覺組織的“地平線讀書社”等各類研討和公益性活動。三抓寬基,在成長。入職我校的教師必須具有開設選修課、指導社團和培訓學科競賽苗子的能力,同時學校成立了“走進魯迅”“系統(tǒng)思考”“e學習”及全科閱讀等橫向教研組,并通過學校綜合性課程基地和前瞻項目來拓寬教師的知識視野。四抓積累,有評估。學校將“職稱評定、小崗晉級、教學工作量、教科研工作、支教、合作外派”等工作,通過量化和質性的積累性評估來體現每人的平時努力程度、成長的高度、貢獻的大小。五抓遞升,破瓶頸。學校以“人人名師”理念為引導,逐步建立了“校內外專家團隊實施n-1指導”的機制,即每一位教師對應一個高校、教科研、他?;虮拘5膶<覉F隊,積極支持教師主持項目、課題,突破教師成長的業(yè)務瓶頸和激勵瓶頸,引導教師走出“倦怠區(qū)”走向高處。
為了更好地激發(fā)教師高水平發(fā)展、高品質成長,我校實施民主科學化管理,尊重每一位教師的生長選擇。凡是與學校高位、高品質發(fā)展要求相貼合、高效促進師生共同發(fā)展的想法和探究行動,我們都積極支持,并且主動幫助教師構建行進在全國教育教學前沿的探索時空系統(tǒng),通過走出去、請進來等方式,與一流專家組成學習研究共同體。作為學校的管理者尤其校長,則是跟著他們、陪伴著他們一同向前。
總之,我們打造的“人人名師”的教師團隊,是讓每一位教師身上都具有“格致誠明、質文競進、勤求新知”的生長基因,每人擁有提升自身價值的“凡事行動慮及‘最壞情形’、認識問題需遍歷、時時處處積極反思”這三個核心意識。這支將學科融入血脈的教師團隊,課堂上自然地流淌出學科的神韻,無論是理科的邏輯與理性,還是文科的多元與思辨,超越知識教學的思維教學是我們課堂的共同特征;這支讓教育走出學科束縛的教師團隊,又具備學者風韻,其中的每個人始終是學習者,努力在科學與人文的道路上修行,并通過課堂與教學行為滋養(yǎng)、潤澤著學生們。
《中國教育報》2020年05月06日第7版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m.essenceperformancenetwork.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