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瑤山深處,廣西大化縣坐落于此。曾經,優(yōu)質師資與生源流失嚴重,2021年全縣初中優(yōu)秀畢業(yè)生人數300余人,留在大化高中就讀的僅84人。
2022年,縣中迎來轉機,優(yōu)秀生源留縣就讀人數達182人;2024年,留縣就讀人數達到327人。
政府施策、企業(yè)出資、高校出智,在中國大唐和北京師范大學“組團式”教育幫扶下,大化縣學生們能夠安心留下來讀書。
銳意改革提管理效能
大化縣曾是國家深度貧困縣,現為國家鄉(xiāng)村振興重點幫扶縣。在政府政策和企業(yè)支持下,近3年企業(yè)累計投入5525萬元教育幫扶資金,實施教育幫扶項目51項,大化縣教育硬件設施得到極大改善。
然而隨著縣域高中發(fā)展提升行動計劃的落實,硬件已不再是束縛縣中發(fā)展的關鍵因素。相反,管理者的思維方式和師資力量才是瓶頸。
2022年1月,北京師范大學與中國大唐簽署了戰(zhàn)略合作協(xié)議,教育幫扶引進了專業(yè)力量。在雙方努力下,大化高中成為北京師范大學“縣中托管幫扶”學校,并被納入北京師范大學基礎教育學校管理體系。北京師范大學選派北京師范大學萬寧附屬中學原副校長陳勝全駐校管理,聚焦管理水平、師資水平、育人質量提升,促進學校向好發(fā)展。
在多方指導和幫助下,大化高中積極推行陽光化、規(guī)范化和精細化管理,更新教育觀念、建立激勵機制、健全管理制度、創(chuàng)新管理體制,以40余項漸進式微變革帶來學校管理和教育生態(tài)向好變化。
提升質量繪強師答卷
以前,教師研修培訓和集體備課大多流于形式,教師專業(yè)成長獲得感弱。
在多方支持下,大化高中聚焦師資質量,提升自身“造血”能力。
優(yōu)質資源飛進了大山,瑤山教師走出了大山——
企業(yè)方發(fā)揮資金保障、派駐干部和駐地企業(yè)保障作用,以“人財物”全鏈條幫扶體系吸引優(yōu)質教育資源。北京師范大學開放“強師在線”平臺資源助力大化高中教師學習先進理念、技能和前沿知識,組織大化高中教師參與教研及學科研討,選派學校骨干參加一系列項目培訓及后援校跟崗鍛煉。
尊師惠師政策落到實處,縣中好老師后繼有人——
北京師范大學強師工程辦公室優(yōu)先安排師范生參加中國大唐、大化縣見面會等活動,向師范生充分宣傳大化縣人才引進相關政策,吸引“優(yōu)師計劃”畢業(yè)生到大化縣任教。
轉變模式織育人藍圖
縣中振興要在轉變育人模式上下功夫,這是大化教育人的共識。
開齊開足國家課程,開發(fā)校本課程,培育學生綜合素養(yǎng)。
從教書到育人,學校管理者意識到單一的學業(yè)評價難以激發(fā)學生的內驅力。大化高中創(chuàng)新學生評價方式,開展“五育之星”每周推介、每月評選、每期表彰活動。
課堂也發(fā)生了變化,以前是“填鴨式”的滿堂灌,有教師坦言,“感動了自己,教學效果卻不一定好”。
在先進教育教學理念的帶動下,大化高中開始聚焦“素養(yǎng)導向、學為中心”,引導探索高效課堂。召開高效課堂“種子教師”會,培訓課堂變革帶頭人,圍繞“精準,細實,深入”六字方針推動課堂轉型。各班成立學習共同體、使用問題清單等,落實“三年一體化備考”機制,不斷提高教學質量。
育人成果顯而易見?!按蠡咧袑W生參加各類綜合素質比賽獲省級以上獎項600多人次;在全國中學生模擬兩會活動、中學生詩詞大賽等綜合素質賽事中,大化高中均斬獲大獎?!标悇偃f。
《中國教育報》2025年02月10日 第02版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m.essenceperformancenetwork.com All Rights Reserved.